由冯登国院士主编的“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再添新著。近期,由孙思维教授所著的《基于杂凑函数的抗量子计算攻击数字签名》正式出版。基于杂凑函数的数字签名常适合在软件、固件安全更新与分发,操作系统安全启动等场景中进行应用。早在2013年, IETF就开始了对基于杂凑函数的带状态数字签名的标准化工作。2024年,NIST正式发布了基于杂凑函数的无状态数字签名标准。我国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积极推动基于我国商用密码标准杂凑函数SM3的数字签名的标准化工作。
可以预见,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工程应用方面,基于杂凑函数的数字签名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当前还缺少专门的书籍系统地介绍这一领域。本书是以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的前沿讲座课“基于杂凑函数的抗量子攻击数字签名”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写作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空白。
作者简介:
孙思维,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教授,担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国际密码学会快速软件加密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对称密码的设计与分析。在Journal of Cryptology,CRYPTO,EUROCRYPT,EUROCRYPT,USENIX Security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密码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牵头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6项,设计并开发了我国首套基于MILP的对称密码自动化分析平台,在有关部门得到了重要应用。曾承担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分析学》、《现代密码分析》、《量子计算与密码》、《对称密码的自动化分析》、《密码学原理与应用》、《密码学数学基础》、《RFID安全算法与协议》、《量子计算与对称密码分析》、《密码学:从艺术到科学》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指导的学生入选中国密码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并获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特等奖等奖励。
致谢:
本书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面向区块链应用的杂凑函数设计”(编号:2022YFB2701900),国家密码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称密码自动化分析理论、方法与前端工具链”(编号:2025NCSF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一代网络环境下对称密码算法的自动化分析与设计技术研究”(编号:62032014), 华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特此感谢!
目录:
“密码理论与技术丛书”由密码科学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和资助,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并且丛书的第一辑(7册)和第二辑(8册)分别获得了2023年和202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丛书主编:
冯登国,中国科学院院士,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密码科学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在 Theor. Comput. Sci.、J. Cryptology、CCS 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持研制国际和国家标准20多项,出版有《网络空间安全概论》、《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可信计算理论与实践》等著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担任过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